饮食的名人名言 儒家主张:民以食为天
浏览: (106)
中国著名饮食思想
儒家主张:民以食为天
先秦儒家经典《礼记·礼运》,对饮食有句百世不刊的经典名言,这就是:“饮食男女,人之大欲存焉。”它比孟子的“食、色,性也”还要彻底,食和性不仅是人类本能的欲望,而且是天下之大欲,这一“大”字,把饮食提高到至上的位置。
对这“大欲”思想做出具体阐发的,有许多鸿儒硕学,虽然他们流派不一,师承不同,又都在充分肯定人生欲望,追求足食美味的问题上发表过精辟的见解。
《管子》中云:“人与天调,然后天地之美生。”是故,自然有春夏秋冬,日出日落,人的每一天、每一个季节也会相应的发生改变。因此,作为民生之本的“食”,也应该按照顺应自然的规律,这是健康之本。
荀子说:“若夫目好色,耳好声,口好味,心好利,骨体肤理好愉佚,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。”韩非子说:“人无毛羽,不衣则不犯寒。上不属天,而下不着地,以肠胃为根本,不食则不能活,是以不免于欲利之心。”
杨朱认为人的本性是:“恣耳之所欲听,恣目之所欲视,恣鼻之所欲闻,恣口之所欲言,恣体之所欲安,恣意之所欲行。”
《吕氏春秋》认为“圣人深虑天下,莫贵于生”。这部书正是从“贵生”的高度,对先秦的饮食理论进行系统的总结,写出《本味》《本生》《尽数》等不朽的篇章,成为先秦的烹饪宝典,享名千古。
在先秦诸子中即使主张以苦行对待生活的《墨子》也不例外地宣称:“食为性命之基。”
在儒家心目中,饮食不仅是满足人欲的需求,更重要的是与天理相通,《左传》中“民之所欲,天必从之”表现出人欲和天理相应的必然性。到汉代董仲舒天人合一思想向日用消费生活的深化,使这一观念系统化。师承儒家的思想家们无不秉承这一观念,做出自己的解释。宋代大儒朱熹说:“饮食者,天理也。要求美味,人欲也。”

清代理学家戴震说:“人生而有欲、有情、有知,三者血气心知之自然也。”欲是什么?他又说:“不过怀生畏死,饮食男女,与夫感于物而动者。”主张清心寡欲的张载也认为:“饮食男女皆性也,是乌可灭。”
儒家的饮食理论高度凝练地表述了民食即天理的伦理观念。从传授农艺的劝农书“氏为邦本,食为民天”到户户持有的家训“食为民天,民非食不生矣,三日不粒,父子不能相存”,这一观念在中国深入人心。饮食是天理、人欲这一信念的确立,对国家来说,使历代王朝的当权者都把“足食”作为富国强兵的基本国策;对民众来说,追求温饱和美食成为生存、发展和享受的合理要求,这是中国饮食业发达,烹饪技术精益求精的全动力。
最新推荐


- 热门推荐
- 《揭秘“火锅之王”海底捞张勇的十大名言,财富与智慧并驾齐驱》
- 鲅鱼怎么做好吃又简单还没腥味
- 十大建议买的好的奶粉牌子
- 鹅肝的营养价值 ,吃鹅肝的利弊:由女生在餐馆霸气加鹅肝事件而产生的联想
- 鹅肉怎么做好吃家常做法,简单易学,轻松烹制出美味佳肴
- 炒猪血的家常做法,牢记别马上下锅炒,大厨教你这样做,猪血滑嫩无腥味
- 草果的作用及食用方法分享:草果一旦使用不好将会毁掉一锅卤水,快来看看吧
- 披萨制作,教你在家做,口味完胜快餐店,20分钟就搞定
- 炖刀鱼 ,此鱼越炖越香,香辣开胃。
- 怎样做煎饼?教你自己在家制作煎饼,比手抓饼还好吃,软糯Q弹,咸香美味
- 午餐掏出这份自制便当,你就是办公室最拉风的人
- 春天有什么食物?六种春季时令美食,营养又美味,你吃过几种?
- 买牛腿肉,肉贩夸你:不是厨师,就是同行
- 教你点心简单做法:中秋别做月饼了,试试这5款点心,好做好吃
- 羊血肠怎么做 ,留着口水看完的